长春10月27日电 (李彦国 金乔)正在长春举行的2017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多位专家表示,中国极地工作正在不断取得新进展,但是相较极地强国尚存差距,未来要注重培养更多的年轻后备人才,向“极地考察强国”迈进。
资料图:世界最北极地科考站。中国的极地科考工作至今仅有33年的时间,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我们要预测未来,就要知道过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汝建向记者表示,通过对极地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研究,能够推演地球未来的气候变化,意义重大。
王汝建坦言,中国的极地研究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极地考察强国比,尚存一定差距。“但是随着国家的支持、年轻队伍的不断成长,相信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们会逐步跟上国际研究的步伐。”
今年36岁的吉林大学极地研究中心副教授、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站党支部书记张楠此前已是四赴南极。
张楠介绍,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区域进行深冰芯钻探工程的国家,执行深冰芯钻探任务的队伍里,不乏大量“90后”。就是这些年轻的主力军,在南极实现了Dome A区域深冰芯钻总进度突破800米,这是国际上公认的比较难钻进的区域。
张楠同时介绍,目前中国正在不断地改进深冰芯钻探技术和装备,在逐渐缩小与极地考察强国的差距。“随着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后勤保障能力逐渐强大,我们现场施工的条件也会好很多。”
“我国目前在南极有4个考察站,有一条破冰船、有一架固定翼的飞机、直升机,应该说体系是相对健全的。”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言,要从规模上看,距离发达的极地考察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整体发展还不够平衡。
秦为稼同时表示,未来将加快在科研、队伍等方面建设,在极地治理上作出中国的贡献。(完)
责编: